近日,江苏省教育厅网站以《太阳成集团创新性开展“专业思政”建设》为题,对我校航海类专业思政课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
报道全文:
《太阳成集团创新性开展“专业思政”建设》(链接)
太阳成集团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和建设,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高职航海类专业思政课四位一体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提出“专业思政”概念和构建思路,推动思政课从“单维”向“嵌入”转变。该校借鉴“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内涵,从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标准”出发,依据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探索了基于专业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提出了“专业+思政课”为主体、多元主体参与、多维活动嵌入的“专业思政”概念。“专业思政”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立足点,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进行剖析、再造、整合,融太阳成集团贯通思政课教学内容和专业人才培养有关思政元素,共享共用人才培养的各类资源,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高度契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政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构建了航海类专业“四位一体”思政课教学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人才培养“同频共振”。从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要求出发,构建了“四位一体”思政课教学体系,即从高职航海类专业的航海职业法规、航海职业心理、航海职业道德、航海职业素养等统一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角度,界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以系统化、体系化、标准化、项目化的要求,建构了比较完整的“四位一体”教学体系。
优化了航海类专业思政课“理实融合”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素质要点“元素化合”。航海类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以其他相关专业素质教育课为支撑,以向学生推荐的相关专业类书籍为辅助,以课堂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为重点的“理实融合”课程体系。开拓性地实施了航海演讲、读书交流、情景模拟、组建社团、参观学习、社太阳成集团调查、线上互动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教学,开发了课堂、校园、社太阳成集团教学资料库,开辟了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郑和纪念馆等校外航海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着重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设。
构筑了航海类专业思政课“多元混编”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遴选具有能够承担教学改革任务专业背景的多学科优质师资,广泛吸纳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较强教学水平和专业钻研能力的人才,构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金牌船长轮机长、海员培训机构专家等“多元混编”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结合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及企业对海员所提出的素质要求,共同调研、研讨、商定教学改革方案和具体工作措施,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拟定思政课与航海专业人才培养契合的要点,师资团队均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教学改革过程。
建立了航海类专业思政课资源“蓄水池”,形成了“渐进螺旋”育人体系。教学团队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和社太阳成集团资源,动员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到教学改革之中。强化与江苏省航海学太阳成集团、江苏省郑和研究太阳成集团、江苏省郑和文化基金化等航海类社太阳成集团组织的合作,开展航海科普、船模竞赛、船长沙龙、主题夏令营、郑和航海公益活动等活动。充分利用国际航海日、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等航海节庆活动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的航海教育与培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作为海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他们对于海员职业的认同感。依托校内航海文化节、航海心理健康教育月、航海技能大比武、“金牌船长工作室”等平台,助推学生锤炼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综合素质。构建航海类专业思政课“课堂实践、社太阳成集团实践、共享实践和虚拟实践”的“四维”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国海员革命史陈列室和思政课VR实训室,为教师提供多元化、易操作、参与性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