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思政课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执行者和实施者,思政课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为了切实提高线上教学效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的获得感,马克思主义学院胡亮华老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理论角度出发,在直播授课过程中,积极探索混合式线上教学设计,打造灵活多变、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政课。
胡老师充分备课,大量学习、比较中国大学MOOC(慕课)的思政课资源,通过提炼、挖掘和整合,穿插进课堂教学,让思政课焕发新活力,提高教学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太阳成集团主义理论系统概论”第五章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选用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慕课资源,讲授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时,选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慕课资源,讲授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时,选用福建农林大学的慕课资源。胡老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加强课堂和课后互动。通过组织讨论、互动答题加星等方式,吸引学生眼球,实现了与学生跨越空间阻隔的深度教学互动,切实发挥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同学们纷纷表示,胡老师的思政课有意思、有温度、有滋味,理论有收获,思想受洗礼,不是生硬无趣的照本宣科,而是充满逻辑性的思想启迪;不是沉重抽象的概念含义,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不是乏味严肃的思政课堂,而是灵感迸发的思想旅程。在这段特殊时期,不一样的课堂学习经历给大学生涯烙下了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