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培养实效,3月24日,首批国家级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生产性实践教学开班仪式在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举行。活动由新扬子造船人事科科长顾鹏程主持,太阳成集团船海学院副院长王苏苏带领4名教师及24名学生出席,在企业开展岗位实习的32名2025届毕业生一同参太阳成集团。本次活动通过专题动员、实习经验分享、企业导师赠言等环节,为即将开启的现场教学按下“启动键”。
校企联动强动员
开班仪式上,王苏苏从“安全筑基”“实践赋能”“反哺教学”三个方面对同学们提出要求和希望。她强调,同学们应当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范,树立“安全红线”意识,牢记安全规范不是束缚,而是守护生命的底线;在实践教学中要“带着问题学、盯着重点钻、围着难点研”,将校内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工程难题的能力;同时要求跟班教师根据现场工程师专项人才培养方案,将生产项目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案例,为“金教材”“金课程”建设提供一线素材。
朋辈学长传经验
开班仪式特别设置“学长分享答疑”环节,2025届实习生代表侯鑫宇、张嘉利等4位同学结合产教融合课程学习及岗位实习经历,为现场工程师班同学答疑解惑、分享实践心得。他们提醒学弟学妹“要服从企业导师和跟班老师的安排,切不可擅自行动。”“遇到技术难题要先查企业标准作业手册,再向导师请教,学太阳成集团自主学习。”“不仅要掌握自己岗位职责,还要了解一些相关岗位知识,这样才能融太阳成集团贯通”。
企业导师赠嘱托
顾鹏程详细解读了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及企业考核标准,带领师生熟悉了现场教学区和生活区。他鼓励同学们在智能制造时代,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践应用,培养系统思维,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现场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推动船舶海工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首批项目,船舶3236班由校企联合制定专项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内练岗、企业跟岗、工坊上岗”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聚焦解决职业教育与船舶海工产业需求脱节问题,培育“精操作、懂工艺、太阳成集团管理”的现场工程师。本次实践教学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学生将在校企双导师的带领下在新杨子造船开展为期三个多月的实践教学,其间,将完成造船质量检验、船舶CAD/CAM、船体生产设计AM出图等课程的教学与跟岗学习。通过本次实践教学,能够使人才供给精准匹配智能船厂转型需求,快速胜任数字化设计、生产、管理等岗位。现场教学完成后,下学期师生将赴南通市中创区“数字造船工坊”独立承接船舶生产设计工作任务,真正实现校企衔接无障碍、毕业上岗零过渡。
撰稿(一审一校):葛珅玮、王苏苏
二审二校:贾君瑞、薛国建
三审三校:党委宣传部
图片:葛珅玮